?
当前位置:首页>>年度总结
索 引 号: 009900419/2014-00187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发文日期: 2014-03-26 11:22
发布机构: 高新开发区管委会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体 裁: 其他
名 称: 贵阳国家高新区2013年工作总结 来 源: 贵阳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贵阳国家高新区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以来,贵阳国家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三区统筹发展,埋头苦干,创新工作,强化执行,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省100个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评比中,综合排名第一。荣获西部首个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围绕“一个目标”(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整体亮相),突出“两大路径”(科技引领、生态引领),依靠“三大动力”(改革、开放、创新),实施“三大战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强化“四大支撑”(科技、人才、金融、政策),全力发展“两高一实”(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实体经济),打造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核心区、展示区、引领区,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西部一流园区。
  (二)经济指标。预计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火炬口径)分别突破2000亿元、17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均超过40%;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6.4亿元、8.03亿元,同比增长38.81%、56.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亿元,同比增长45%;招商引资省外实际到位资金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60%;科技企业信贷融资4.7亿元,同比增长70%。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1007件、512件。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顶层设计。根据高新区发展实际,优化提升了发展思路、目标、路径,形成了“两核三区十五园”的产业空间布局,拓宽高新区的发展空间。优化提升了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高新园)总体布局规划。
  (二)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思路,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项目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信托融资等金融产品合作,大力争取融资资金到位。今年以来签订的融资合同金额达31.3亿元,全年累计到位融资资金40.26亿元(其中去年签订贷款合同今年到位的资金12.86亿元,今年签订合同到位的资金27.40亿元)。
  (三)加快园区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沙文园区新建道路47公里,是前三年修建道路里程的总和,通车里程达78公里,按一类园区建设标准,实施了“九通一平”工程,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全面建成。金阳园区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写字楼,累计竣工面积达51万平方米,配套体系逐步完善。中国科学院贵州创新园、翔明科技、金利大厦等34个项目加快建设。开工建设标准厂房78万平方米,完成结构面积30万平方米。启动麦架河防洪景观整治及截污工程建设,提升景观绿化8.3公里。
  (四)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转型升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总数达到80家,占全省(220家)的36.4%,规模工业产值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184.5亿元(含新天园),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为10.5%;全区新纳入规模以上企业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9家。目前,中航黎阳105B叶片机加中心、振华新材料、凯阳航空发动机等18个项目建成投产。
  (五)坚持对外开放,扩大招商成效。利用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年会、“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等重大活动,延伸招商触角,创新招商方式,引进了包括培生教育、富士康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64家,总投资297.8亿元。  
  (六)加快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贵州科学城落户并强力推进;贵阳综合保税区申建成功,创下全国最快审批记录;贵阳国际人才城“开城运营”,贵州省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中国技术交易所贵阳工作站揭牌运营;富士康示范工厂落户并正式投产运营。落户贵州的股权投资机构90%以上在高新区注册。全省首家科技银行正式落户运营。目前,已建成各类工程中心71家,其中国家级中心8家,省级中心42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56名。建成人才公寓40套,第一批27名高级人才已“拎包入住”;256套人才公寓主体工程已封顶,今年6月即可交付使用。
  (七)强化政策创新,打造政策高地。高新区作为政策创新的试验田,在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科技、人才、产业政策的同时,借鉴中关村“1+6”政策创新经验,制定三区统筹发展顶层设计,出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人才特区等各类政策25个,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政策叠加效应凸显。今年新增企业1281家,占全区注册企业总数的36.3%。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