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年度总结
索 引 号: 009900419/2016-00020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发文日期: 2016-02-14 12:45
发布机构: 高新开发区管委会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体 裁: 其他
名 称: 贵阳国家高新区2015年工作总结 来 源: 贵阳国家高新区
贵阳国家高新区2015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贵阳国家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贵阳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技、引智活动,奋力加快园区、项目、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创客空间载体,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一批重点项目在全省、全市精彩亮相,各方面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现将2015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贵阳国家高新区紧紧围绕“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整体亮相”目标,紧盯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强化日常统计监测,细化责任分解,加强工作调度,以旬保月、以月保季,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的排位中,从59位上升到56位,上升了3位。主要经济指标火炬口径营业总收入完成2800亿元,为市下目标任务2600亿元的107.69%。地域口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1亿元,为市下目标任务28亿元的103.9%。规模工业产值完成122亿元,为市下达目标任务90亿元的13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亿元,为市下目标任务110亿元的109.1%。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21%,为市下目标任务的103.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1%,为市下目标任务11290万美元的100.1%。省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22.68%;为市下目标任务185亿元的100%。外贸进出口完成92891万美元,同比增长20.7%,为市下目标任务89751万美元的103.5%。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投资完成55亿元,超全年目标任务(53.51亿元)2.8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大数据引领,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实施大数据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锁定主攻方向,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大数据产业方面,始终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寻找“蓝海”的战略选择,把“高大上”与“接地气”结合起来,加速培育大数据“1+N”(“1”:数据中心,“N”:云计算、电子商务、呼叫中心、软件设计与服务外包、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加工和安全、端产品制造)产业生态体系。高新区与戴尔公司共建的“戴尔中小企业云”、与英特尔、微软、博科等企业谋划共建的大数据科技创新产业平台有序推进。以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为依托,推进500万平方米的大数据广场核心区建设,吸引了大批大数据及关联企业入驻,全区聚集大数据企业达1241家,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4家数据中心企业获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占全省获批数的40%,服务器规模已达到3万台;以电子商务“五个一工程”为抓手,推动高新区城市电商发展,聚集家有购物、贵州电商云、茅台电商、谷歌、太极智旅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落户,聚集电子商务企业100余家,2015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5亿元。中电振华、贵阳朗玛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软件研发、数字内容、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完成产值240亿元。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南园·呼叫山庄为依托,支持世纪恒通、家有购物、翔明科技、黄果树国家公园电子商务、广电网络等企业做大做强,已建成呼叫中心8000座席。大健康产业方面,依托园区骨干企业,促进在生产和开发现代中药制剂、以贵州特色苗药为主的民族药制剂、生物医药工程研发、医疗器械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以生物医药、智能医疗器械、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医疗健康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特别是朗玛公司进军大健康产业,开发了一批新型大健康产品,39健康管家、贵健康等产品陆续投入运营,建成了贵阳互联网医院;汉方药业在六盘水、黔东南等地收购了多家实体医院。现代制造业方面,推动中科汉天下射频芯片、高新翰凯斯3D打印的多旋翼飞行器、博大智能贵阳国家移动金融产品研发基地、富士康高端制造产业园、应宏可穿戴设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围绕中航工业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建成以中小推力航空发动机整机研制、生产为核心,国内外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发动机修理为两翼的企业航母,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汇通华城成功实现“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与腾讯共建 “绿云”实验室,成为绿色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现代服务业方面,以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抓手,重点发展以科技金融、软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2015年完成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272亿元,新增规模服务业企业20家。成功获批“省级第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贵阳高新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称号并授牌。
  (二)坚持开放合作,推动招商引资。继续深化与北京及中关村的合作,借助中关村效应及企业京外发展需求,赴京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引技、引智活动,积极做好北京企业到高新区考察接待和对接洽谈工作。借助“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推介会、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第五届中国贵州国际酒博会”等省、市重大活动平台。2015年新签约项目履约率为100%、开工率为100%、资金到位率为44.61%、投产率为39.29%。累计对接和洽谈招商项目300余个,达成投资意向100余个。已成功签约招商项目共101个,总投资约292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项目33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的项目中,大数据及大数据关联项目32个,生物医药项目19个,装备制造及关联项目8个(含新材料2个),现代科技服务业及关联项目42个(含创新创业类18个)。特别是引进了太极集团与IBM智慧旅游联合创新中心、谷歌跨境电商体验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
  (三)坚持创新创业,加速要素聚集。政策方面,出台了《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建设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创客十条)(试行)》等新政策,通过鼓励科技型企业实行股权激励、促进技术交易及成果转化、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进一步激活创新活力。载体方面,贵阳国家高新区孵化器获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全链条建设示范单位”。借鉴北京孵化器建设理念及经验,打造从“种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规划建设了12.5万平方米“中国西部众创园”,新增启林创客小镇、联合智造、播种吧、梦空间等10个实体空间,获批“国家级创客空间”。翰凯斯创客空间、新三线咖啡、火炬青年创业互助社区3家众创空间成功纳入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成为我省首批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的众创空间。对接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在北京中关村召开“中国西部众创园”主题发布及推介会,向全球创客发起召集令。全年新增入驻创客团队230余个近3000人入驻。培育方面,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型企业、大力开展CMMI认证工作,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0家,创新型企业总数达到63家(省级36家,市级27家);组织企业开展CMMI认证工作,东方世纪、力创科技、华兴科技、中北斗通过CMMI三级认证,黔驰信息、黔程天力通过CMMI五级认证,高新区通过CMMI认证企业总数达到22家。建立和完善“四台一会”贷款平台(管理平台、承贷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促进会),设立了“科技银行”,高新区企业信用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信贷融资15亿元。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设立了高新创投基金,聚集全省50%以上股权投资基金和科技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形成。
  (四)坚持三园联动,力推项目建设。在沙文片区,大力开展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南园、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三园联动项目建设大会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全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征地拆迁、挡工堵路、电力建设、生活配套等9大类92个问题,推动基础设施类、产业项目类、拟落地项目类等178个项目建设,确保落地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实体企业。助推901项目、北京供销社大数据产业园项目、济南大学科技园项目、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南园智谷等项目开工建设;贵州科学城、大自然产业基地、时代沃顿、顺洛电子等项目建成投用。
  (五)坚持优化服务,打造人才特区。充分利用第三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活动平台优势,深入挖掘省内外人才资源,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模式,推进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国贵阳留学人员创业园”实现了贵州省与国家人事部共建,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贵阳国际创新中心、贵阳海外留学生创业园挂牌运营,成立高层次人才工作服务促进会、贵州留学人员联谊会·贵州欧美同学会贵阳国家高新区分会。大力争取到国家级产业众创空间、国家级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园两块国字号招牌,有效提升高新区人才名牌亮度。2015年,引进了博士469人、海外归国留学人员201人,建成院士工作站11个,高层次人才中硕士和博士占比预计超过80%,海外创新创业团队引进数量预计完成15个,国内创新创业团队引进数量预计完成20个。
  (六)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能力。全力抓好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制定了《贵阳国家高新区2015年改革创新工作计划》,确定了29项改革任务。目前,各项改革已全面启动,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方面,制定了《贵阳高新区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将贵阳国家高新区纳入贵州省申报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积极组织中电高新、高新翼云、翔明科技申报试点单位;编制完成《贵阳国家高新区低碳工业园试点实施方案》,并通过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成功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制定了《贵阳国家高新区深化科技创新改革方案》、《贵阳国家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工作目录》等文件,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协同创新,新增瓮福(集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家研发机构(平台)及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全区研发机构总数达122家,院士工作站达11家,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在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制定了《高新区关于实施“数据铁笼”计划构建“大政务”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数据铁笼”行动计划,初步建立集网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文办理和行政监察“四位一体”的权力运行平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通过中期评估。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大数据产业链未完全形成。大数据产业技术储备不够,整体规模较小,标志性龙头企业和项目少,在整个产业链的一些关键环节上核心企业少。
  二是产业发展受空间制约。目前金阳园区除少数地块可通过“腾笼换鸟”实施再开发外,已无地可用;沙文园区历经8年建设,已初具产业规模雏形,园区可用地面积仅2629亩;沙子哨农场片区协调难度大,短期内难以实施开发建设,现有产业用地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的需求。
  三是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明显。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和人才特区,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还不明显,中科院贵州创新园等一批重大科技平台的引领作用还未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还不能给产业带来明显的拉动。
  四是国际化开放与参与度不高。区内出口企业仅40余家,在全部企业中的占比不足10%,其中,高新技术出口企业仅19家,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仅占营业收入的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内设立有境外分支机构的工业企业仅2家,设立分支机构数仅5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